感遇诗三十八首 · 其十四

临岐泣世道,天命良悠悠。
昔日殷王子,玉马遂朝周。
宝鼎沦伊谷,瑶台成古丘。
西山伤遗老,东陵有故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四”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的组诗作品,通过咏物叙事抒写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对自然社会规律的认识,抨击武周王朝的腐败统治,同情人民的苦难,抒发自身身处乱世、忧虑谗言的恐惧不安和壮志难酬的愤懑忧伤,以及向往隐逸、远离祸患的愿望。下面是关于这部作品中部分内容的详细介绍:

  1. 政治理想的体现:陈子昂借咏物叙事的方式表达他对政治的理想和抱负。

  2. 社会现实的反映:他的诗中充满了对社会现状的批判,特别是对武周王朝的腐败统治进行抨击。

  3. 个人经历的叙述:许多诗篇紧扣时事,针对性极强,反映了他个人的身世与经历。

  4. 诗歌艺术的追求:在《感遇诗三十八首》中,陈子昂继承并实践了《诗经》和屈赋中的比兴手法,一扫六朝浮靡习气,体现了他在诗歌艺术上的创新追求。

  5. 现实意义的探讨:他的诗不仅内容丰富、形式质朴,而且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并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

  6. 情感世界的描绘: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

  7. 历史背景的呈现: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诗人展现了自己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现实的关注。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四》不仅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高峰之作,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