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三月三日

上巳迂龙驾,中流泛羽觞。
酒因朝太子,诗为乐贤王。
锦缆方舟渡,琼筵大乐张。
风摇垂柳色,花发异林香。
野老歌无事,朝臣饮岁芳。
皇情被群物,中外洽恩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和圣制三月三日》是唐代诗人陈希烈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龙池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祝愿。下面将从诗的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历史背景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1. 诗的内容
  • 描绘春天景色:诗中开篇“上巳迂龙驾,中流泛羽觞”,描写了春日里皇帝出行的场景,展现了皇家气派与盛世气象。
  • 歌颂帝王恩典:“酒因朝太子,诗为乐贤王。”表达了皇帝对太子及贤王的宠爱和祝福,体现了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
  • 描绘自然美景:“锦缆方舟渡,琼筵大乐张。”描绘了龙舟上的华丽场景和宴会中的盛大欢乐。
  • 反映社会风貌:“风摇垂柳色,花发异林香。”反映了春天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寓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
  • 表达美好愿望:“野老歌无事,朝臣饮岁芳。”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生活安宁的美好祝愿,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待。
  1. 艺术特色
  • 语言优美:诗歌采用骈文形式,语言华丽,意境深远。
  • 意象鲜明: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结构严谨: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感流畅。
  • 寓意深刻: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社会风貌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厚情感和美好祝愿。
  1. 历史背景
  • 唐朝盛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昌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顶峰。
  • 文人雅集:唐朝文人雅集之风盛行,许多诗人在春日举行宴会,赋诗唱和,以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祝愿。

《奉和圣制三月三日》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水平,更在内容上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祝愿,是一首充满时代精神和人文情怀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