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池塘生春草

谢公遗咏处,池水夹通津。
古往人何在,年来草自春。
色宜波际绿,香异雨中新。
今日青青意,空悲行路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池塘生春草》是陈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作品借用了唐代诗人谢灵运的名篇《登池上楼》中的“池塘生春草”之句,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所产生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陈陶(726—803年),字孟荣,号东阳逸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中期诗人。
  • 他与白居易有交游,曾官至太子少傅。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
  1. 诗歌原文
    谢公遗咏处,池水夹通津。
    古往人何在,年来草自春。
    色宜波际绿,香异雨中新。
    今日青青意,空悲行路人。

  2. 诗句解析

  • 谢公遗咏处:这里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文人谢灵运曾经留下足迹的地方,现在只剩下池塘边流淌的水。
  • 池水夹通津:意味着池塘边的水道连接着其他水域,表明这个地方曾经交通发达或者有着重要的地理位置。
  • 古往人何在: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人物的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身的孤独和失落感。
  • 年来草自春:描绘了春天到来时,池塘边上的草地已经生长得很茂盛。这里的“自”字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循环。
  • 色宜波际绿:通过颜色的描写,表现春天里池塘水面反射出的绿色光芒,以及这种颜色给人的感觉。
  • 香异雨中新:描述了春天雨水后,草地上散发出的香气更加浓郁,给人一种新鲜感。
  • 今日青青意:虽然春天来临,但草色依旧,诗人却只能独自享受这份宁静,感到一种深深的寂寞和无奈。
  • 空悲行路人:表达了诗人对过往行人的感伤,也许是因为自己的心境与他们不同,或者是因为他们已经离开或遗忘了这个场景。
  1. 主题思想
  • 通过对池塘边景色的描绘,陈陶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还表达了对人生、时光和历史的深刻感慨。这种感慨不仅仅是对自然变化的感慨,更是对生命、存在和人类情感的一种思考。
  • 这首诗也体现了陈陶作为一位唐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趣味。他对自然景物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够从简单的景色中感受到深层的意义,并通过诗歌表达出来。这种能力使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赋得池塘生春草》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更是一种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它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追求。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值得反复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