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岛径夷山舍

百里遵鸟径,蓬征信邅回。
暝依渔樵宿,似过黄金台。
缺啮心未理,寥寥夜猿哀。
山深石床冷,海近腥气来。
主人意不浅,屡献流霞杯。
对月抚长剑,愁襟纷莫开。
九衢平如水,胡为涉崔崽。
一饭未遑饱,鹏图信悠哉。
山涛谑细君,吾岂厌蓬莱。
明发又驱马,客思一裴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岛径夷山舍》是唐代著名诗人陈陶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经过一个偏远的山中小居所时的景象和心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
  • 陈陶,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景象。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1. 诗歌原文
    百里遵岛径,蓬征信邅回。暝依渔樵宿,似过黄金台。缺啮心未理,寥寥夜猿哀。山深石床冷,海近腥气来。主人意不浅,屡献流霞杯。对月抚长剑,愁襟纷莫开。九衢平如水,胡为涉崔嵬。一饭未遑饱,鹏图信悠哉。

  2. 诗歌赏析

  • 描述场景:诗中通过“百里遵岛径”等词句展现了诗人的旅程之远和环境的原始自然。
  • 心境写照:“缺啮心未理”,表达了一种内心的纠结和不安;“寥寥夜猿哀”,则传达了夜晚听到猿声引发的凄凉感。
  • 生活态度:“主人意不浅,屡献流霞杯”,反映了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以及他们对陈陶的款待。
  • 哲理思考:“一饭未遑饱,鹏图信悠哉”,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及具体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断是在唐朝晚期,一个相对和平的时代背景下。当时社会动荡较少,文人墨客有更多机会游历山川,创作出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状况和人文情怀的诗歌。
  1. 文化影响
  • 《宿岛径夷山舍》作为唐代诗歌的一个代表,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点。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使其成为研究唐代文学的重要文本。
  1. 现代价值
  •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追求快节奏和高效率的生活,而这首诗提醒人们要放慢脚步,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同时,它也提醒人们在忙碌中不要忘记内心的声音和情感的抒发。

《宿岛径夷山舍》不仅是唐代文学作品中的珍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也为后世的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唐代文人的才情与风骨,也可以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与勇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