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乐游诗

十月严阴盛,霜气下玉台。
罗衣羞自解,绮帐待君开。
银箭更筹缓,金炉香气来。
愁仍夜未几,已使炭成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月乐游诗》是唐代诗人郭震创作的一首描写皇家宫苑宴乐场景的诗歌。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十月乐游诗》的创作背景与唐朝盛世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环境紧密相关。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朝代,其强盛的国家实力与丰富的社会生活为文学艺术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郭震以自己的视角和感受,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背景结合起来,创作出了这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2. 诗歌内容:诗歌通过描绘十月严阴盛景和寒霜笼罩下的玉台,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忧郁的氛围。作者在寒冷的天气中身着华丽的衣物,却感到难以御寒,只能羞涩地解开衣扣,希望有人能来温暖她。同时,华丽的室内被金银装饰的床帐所环绕,等待着君王的到来和开启,以此表达了对温暖和关爱的渴望。
  3. 诗歌风格:郭震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典型的五言古诗形式,语言简洁而富有节奏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精细描绘和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使得整首诗显得生动而充满情感。这种风格不仅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也展示了诗人对于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4. 主题思想: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孤独和寂寞的感受以及对于温暖和关怀的渴望。这种情感不仅在当时社会的背景下具有普遍性,而且在今天依然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它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体验,也是对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映。
  5. 赏析鉴赏:《十月乐游诗》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了唐代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唐代的社会生活和审美观念,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欣赏唐诗的艺术魅力。

郭震的《十月乐游诗》不仅是唐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研究唐代政治、文化和社会环境的珍贵资料。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内涵,值得每一位喜爱诗歌和历史的读者深入了解和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