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珦

恩衔枫陛渥,策向桂渊弘。
载笔沿儒习,持弓缵祖风。
祛灾剿猛虎,溥德翊飞龙。
日阅书开士,星言驾劝农。
勤劳思命重,戏谑逐时空。
百粤雾纷满,诸戎泽普通。
愿言加壮努,勿坐鬓霜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示珦》是唐代诗人陈元光的作品。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生平:陈元光(657年-711年),字廷炬,号龙湖,生于唐朝显庆二年(667年)。他是唐朝著名的将领,以治军严谨、善于治国而著称。他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还注重文化教育的发展,为闽南地区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 文学成就:陈元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民生的关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恩衔枫陛渥,策向桂渊弘。载笔沿儒习,持弓缵祖风。祛灾剿猛虎,溥德翊飞龙。日阅书开士,星言驾劝农。勤劳思命重,戏谑逐时空。
  • 翻译:陈元光在诗中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深厚感情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他提到,自己被赋予恩典,肩负着治理国家的重任,并致力于推广儒家的教育理念。他还积极参与救灾工作,驱除猛虎,保护国家的安全。陈元光还鼓励农民勤奋劳作,追求知识,希望他们的生活能够更加美好。
  1. 诗歌鉴赏与评析
  • 艺术特色:陈元光的《示珦》在艺术表现上独具匠心。诗中使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如“恩衔”暗示着他背负的责任和使命,“桂渊弘”则象征着其治理之广和深远的影响。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豪迈风格。
  • 历史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唐朝时期,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文化氛围为诗人提供了广阔的表达空间。陈元光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和平共存的主题。

《示珦》作为一首充满深意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素养和深邃的思想,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心声。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