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西亭即事寄钱员外

高亭宾客散,暑夜醉相和。
细汗迎衣集,微凉待扇过。
风还池色定,月晚树阴多。
遥想随行者,珊珊动晓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夜西亭即事寄钱员外》是唐代诗人耿湋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原文:“高亭宾客散,暑夜醉相和。细汗迎衣集,微凉待扇过。风还池色定,月晚树阴多。遥想随行者,珊珊动晓珂。”
  • 翻译:在高高的亭子里,宾客们已经散去,在炎热的夜晚中,大家一起享受着美酒。细密的汗水让衣服都湿透了,人们等待着扇子带来的一丝凉爽。随着微风的到来,水面恢复了平静,月亮也慢慢升起,投射下斑驳的光影。想象着那些一同前来的同伴,他们的行动在清晨的微光中显得格外清晰。
  1. 作者介绍
  • 作者简介:耿湋(约公元763年前后),字洪源,河东(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但与大历十才子中的其他成员关系密切,如卢纶、李端等。
  • 文学成就:耿湋工于五言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并称,其作品不深琢削,却自有风格。他的诗作流传至今,被编为《耿湋集》二卷。
  1. 诗歌赏析
  • 主题:《夏夜西亭即事寄钱员外》主要描绘了夏日西亭之夜的美好景象以及与会者的欢聚情形。
  • 艺术特色:此诗语言平实自然,情感真挚而细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夜的宁静与和谐,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闲适与舒适。
  • 象征意义:诗中的“池色”可能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外在环境的和谐。而“月晚树阴多”则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享受。

综上所述, 《夏夜西亭即事寄钱员外》不仅仅是一首描写夏日夜晚美景的诗歌,更是一种对生活中简单乐趣的珍视与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加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进一步认识唐代的文化与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