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胡人吹起羌笛响在戍楼之间,戍楼之上景象萧条月光幽闲。

借问悠悠的落梅乐曲有几首?长风万里吹拂一夜洒满关山。

介绍

这首七绝诗通过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恬静祥和的一面。全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思乡之情与戍边之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此诗作为边塞诗,而带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注解

王七:指诗人王之涣。

玉门关:地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即小方盘城。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

胡人: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萧条:寂寞冷落;凋零。

海:一作“明”。

闲:这里有清幽之意。

借问:犹询问。

落梅:指笛曲《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

凡几:共计多少。

从风:随风。

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赏析

明代高棅《唐诗正声》:吴逸一评:因“牧马还”而有此笛声,摹写得妙。

明代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此篇却似中唐。

明代唐汝询《唐诗解》:落梅足起游客之思,故闻笛者每兴味。

清代黄生《唐诗摘钞》:“间”读作“闲”始妙。因大雪胡马远去,故戍楼得闲,二语始唤应有情。同用落梅事,太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是直说硬说,此二句是婉说巧说,彼老此趣。

清代范大士《历代诗发》:闻笛用落梅,如《子夜歌》之喻莲子已成习套,而供奉、常侍诗至今犹新脆,固其气厚,亦洗发不同也。

近代朱宝莹《诗式》:题为“听吹笛”,首句从吹笛者起,则“听”字方有根。二句楼上自萧条,海月自闲,故听得吹笛之声。而“听”字又有春落。(按此诗首联作“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三句从听字转,四句发之,纯写听字之神。凡下字最要斟酌,如末句下“关山”二字,并上“借问落梅凡几曲”,句亦切题矣,若易以“江城”二字,便是黄鹤楼听吹笛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