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留赠狄司马

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
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森然瞻武库,则是弄儒翰。
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
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
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将军既坎壈,使者亦辛酸。
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平留赠狄司马》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诗歌原文与内容解析
  • 原文节选: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 主题解读: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朋友遭遇的同情以及对未来的鼓励与期待。诗中通过“古人无宿诺”表达了高适对友情的忠诚和坚定,而“万里赴知己”则展现了他对于知音的深情厚意。最后两句“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描绘了狄司马英勇的形象以及其为国效力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边陲战争的艰辛。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述:高适(704年 —— 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他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与岑参并称“高岑”,还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有文集三十卷,亦撰《高常侍集》。他的诗作题材广泛,尤以描写边塞生活的作品著名,语言爽朗质朴,不尚雕琢,文辞慷慨激昂,意境开阔,风格雄浑。
  • 创作时期及环境: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等,而高适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
  1. 艺术特色分析
  • 修辞手法:《东平留赠狄司马》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和拟人化,使得诗歌情感丰富且形象生动。例如,通过“马蹄经月窟”形容狄司马的战场经历,通过“剑术指楼兰”则形容其军事才能和勇猛精神。
  • 形式结构: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五言古诗形式,每句五个字,节奏明快,便于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这种形式不仅符合古代诗歌的审美要求,也使得诗歌在朗诵时更加悦耳动听。
  1. 历史影响及评价
  • 历史地位:《东平留赠狄司马》作为高适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体现了高适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示了他在边塞诗领域的杰出成就。这首诗因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受到了后世读者和学者的高度评价。
  • 历代评价:自高适于唐代以来,这首诗及其所代表的边塞诗人群体便受到广泛的赞誉。历代文人对其赞赏有加,认为其诗风刚健有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后来的文学批评和研究过程中,《东平留赠狄司马》经常被引用为研究唐代边塞诗的重要文本。

通过对《东平留赠狄司马》这首诗的详细分析,可以发现它不仅是高适诗歌创作中的佳作,同时也是唐代边塞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高适的深厚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观念,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时代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