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群公题中山寺

平原十里外,稍稍云岩深。
遂及清净所,都无人世心。
名僧既礼谒,高阁复登临。
石壁倚松径,山田多栗林。
超遥尽巘崿,逼侧仍岖嵚。
吾欲休世事,于焉聊自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群公题中山寺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内容、风格和艺术特点:

  1. 诗歌原文
    平原十里外,稍稍云岩深。遂及清净所,都无人世心。名僧既礼谒,高阁复登临。石壁倚松径,山田多栗林。超遥尽巘崿,逼侧仍岖嶔。吾欲休世事,于焉聊自任。

  2. 诗歌赏析

  • 主题表达:诗中描绘了游人登山所见的山水之美,以及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通过描述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
  • 艺术手法:高适在这首诗中采用了典型的写景手法,通过远近高低不同的景象,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中也运用了对比,如“稍远”与“近”,突出了景色的层次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 情感抒发:通过描绘山川美景,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诗中的“超遥”、“逼侧”、“吾欲休世事”等词句,透露出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
  1. 诗歌结构分析
  • 开篇:“平原十里外,稍稍云岩深。” 描述了诗人出发时的情景,远处的平原渐渐被云雾和山峦所包围,给人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感觉。
  • 中间部分:“遂及清净所,都无人世心。” 到达了一个清净的地方,这里没有尘世的喧嚣,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宁静。
  • 后半部分描写:“名僧既礼谒,高阁复登临。” 提到了遇见的僧人和高高的阁楼,进一步丰富了诗中的场景。
  • 结尾感慨:“吾欲休世事,于焉聊自任。” 诗人表达了想要远离尘世,寻找心灵慰藉的愿望。

《同群公题中山寺》不仅是一首描绘山水之美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反映诗人情感世界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