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义唯良牧,深仁自下车。
宁知凿井处,还是饮冰馀。
地即泉源久,人当汲引初。
体清能鉴物,色洞每含虚。
上善滋来往,中和浃里闾。
济时应未竭,怀惠复何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高义唯良牧,深仁自下车。
宁知凿井处,还是饮冰馀。
地即泉源久,人当汲引初。
体清能鉴物,色洞每含虚。
上善滋来往,中和浃里闾。
济时应未竭,怀惠复何如。
。
《同朱五题卢使君义井》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义”字为线索贯穿全篇。“义”的内涵丰富,包括了道德、伦理和法律等。在古代社会,“义”被视为高尚的品德和社会责任,在儒家思想中更是占据重要地位。
《同朱五题卢使君义井》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历史场景:诗人与友人共同游览一处名为“义井”的地方,并在此处留下了自己的诗篇,以此来表达对道德和正义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社会对于“义”字的重视以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这一高尚品德。
黄庭坚(1045年—1128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等,晚号涪皤,又称豫章先生。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与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