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鄠杜李遂良处士

小隐堪忘世上情,可能休梦入重城。
池边写字师前辈,座右题铭律后生。
吟社客归秦渡晚,醉乡渔去渼陂晴。
春来不得山中信,尽日无人傍水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鄠杜李遂良处士》是唐代诗人高骈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三位才子的怀念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人简介
  • 高骈(821年—887年),字千里,幽州(今北京)人,是晚唐时期的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政治家。他历任多个重要官职,如天平、荆南、镇海、淮南等节度使,并且在成都开挖护城河,增强成都的军事防御能力。
  1. 诗歌原文
    小隐堪忘世上情,可能休梦入重城。
    池边写字师前辈,座右题铭律后生。
    吟社客归秦渡晚,醉乡渔去渼陂晴。
    春来不得山中信,尽日无人傍水行。

  2. 诗词赏析

  • 小隐堪忘世上情,可能休梦入重城。: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认为隐居可以忘却尘世的烦恼,进入一个宁静的理想国。
  • 池边写字师前辈,座右题铭律后生。: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个场景,可能是在池塘边,有人在练习书法,旁边的墙上挂着前辈的题词,这些作品都反映了律诗的规则和技巧。
  • 吟社客归秦渡晚,醉乡渔去渼陂晴。:这句描述了一种文人雅集的场景,可能是傍晚时分,一群文人回到他们的聚会地点(可能是在秦渡或渼陂),享受着美好的自然风光。
  • 春来不得山中信,尽日无人傍水行。:这里的“山中信”可能指的是山中的信使或者消息,而“尽日无人”则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寄鄠杜李遂良处士》不仅是一首表现了高骈个人情感和艺术追求的作品,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社会背景。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学的特色及其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