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招宾

花枝如火酒如饧,正好狂歌醉复醒。
对酒看花何处好,延和阁下碧筠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招宾》是唐代诗人高骈所作的一首五言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其艺术特色:

  1. 作者简介
  • 高骈(821—887年),字千里,幽州(今北京市)人。他是唐末五代时期的重要诗人和政治家。历任多个要职,包括天平、荆南、镇海、淮南等镇节度使,并在乾符三年(876年)在成都开挖护城河,修筑罗城,增强其军事防御能力。
  1. 原文节选
    花枝如火酒如饧,正好狂歌醉复醒。
    对酒看花何处好,延和阁下碧筠亭。

  2. 诗意解析

  • “花枝如火酒如饧”:描绘了春天花朵盛开,色彩鲜艳如同燃烧的火焰,而酒则甜如糖饴,给人以愉悦之感。
  • “正好狂歌醉复醒”:表达了作者在春日里饮酒作乐,尽情欢歌直到醉意苏醒的情景。
  • “对酒看花何处好”:反映了一种迷茫的情绪,在美景之中,不知何处才是最佳的观赏地点。
  • “延和阁下碧筠亭”:指向一个具体的地点——延和阁下的碧筠亭,暗示了这是一处适合赏花饮酒的地方。
  1. 作品背景
  • 《春日招宾》创作于唐朝,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斗争激烈。高骈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官员,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波折。这首《春日招宾》或许就是在他任蜀剑南西川节度使期间创作的,反映出诗人面对乱世仍保持乐观态度的精神风貌。

高骈的《春日招宾》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审美体验的诗歌,更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繁荣景象和诗人的个性魅力。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领略到唐代诗歌的魅力,还能深入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