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茅山何威仪二首

大小三峰次九华,灵踪今尽属何家。
汉时仙上云巅鹤,蜀地春开洞底花。
闲傍积岚寻瀑眼,便凌残雪探芝芽。
年来已奉黄庭教,夕炼腥魂晓吸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陆龟蒙的《寄茅山何威仪二首》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的诗歌。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歌的内容、背景、艺术特色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以全面了解这首经典作品:

  1. 作者介绍
  • 生平:陆龟蒙(?—约881),字鲁望,又号天随子,人称甫里先生。他是唐代文学家,姑苏(今江苏苏州)人。举进士不第后,曾为湖、苏二州从事,后来隐居松江甫里,经营茶园。陆龟蒙善诗文,与皮日休齐名,其诗作多带有愤世嫉俗的情绪。
  • 文学成就:陆龟蒙在小品文创作方面颇有成就,与皮日休齐名,有《甫里集》传世。他的作品常流露出一种批判现实的态度,尤其是对于官场的不满和对社会弊端的揭露。
  1. 诗歌原文
  • 诗句赏析:大小三峰次九华,灵踪今尽属何家。汉时仙上云巅鹤,蜀地春开洞底花。闲傍积岚寻瀑眼,便凌残雪探芝芽。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大小三峰次九华”形容山峰错落有致,如同九华山的三座主峰一样,引人入胜。“灵踪今尽属何家”则可能表达了诗人对于某一神秘地点归属权的思考,或是对于某个古老传说中仙境的归属感到好奇。
  • 诗句赏析:闲傍积岚寻瀑眼,便凌残雪探芝芽。
    这里的“残雪”可能指的是山涧中残留的雪水,而“芝芽”则是指春天里山间生长的嫩草。通过这些细节,诗人传达了一种亲近自然、追求隐逸生活的态度。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间:据传此诗作于唐僖宗光启年间(公元885年前后)。此时,陆龟蒙已因不愿屈从于权贵而被罢官归隐,他的诗作多反映出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文化环境:陆龟蒙生活在一个文人墨客云集、崇尚自然的时期,这种文化氛围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他所处的江南地区风景秀美,也为他的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陆龟蒙的诗歌语言简练,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手法,使得诗歌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在《寄茅山何威仪二首》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寓意人生哲学,展现了他的高超艺术造诣。
  • 意象运用:在这首诗中,“大小三峰次九华”和“汉时仙上云巅鹤”等意象,不仅描绘了具体的自然景物,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通过对这些意象的运用,诗人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寄茅山何威仪二首》不仅是陆龟蒙文学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更是唐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精湛的艺术手法和优美的自然意象,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对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