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饵霜茸骨未轻,每逢真夕梦还清。
丁宁独受金妃约,许与亲题玉篆名。
月苦撼残临水佩,风微飘断系云缨。
须臾枕上桐窗晓,露压千枝滴滴声。
中元夜寄道侣二首
介绍
《中元夜寄道侣二首》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作品之一。《中元夜寄道侣二首》是陆龟蒙创作的一首古诗,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中元之夜与道侣共度良宵的场景。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中元夜寄道侣二首》的作者是陆龟蒙,字鲁望,自号江湖散人、天随子等,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不仅善诗文,而且与皮日休齐名,其小品文常常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愤世嫉俗的情绪。陆龟蒙生活在唐朝晚期,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最终选择了隐退生活。他的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个性自由和精神独立的风潮。
创作背景:《中元夜寄道侣二首》创作于中元节期间,这是一个传统上被认为是鬼魂世界的节日,同时也是一个表达哀思和祈福的时刻。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陆龟蒙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生死观的独特理解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原文:《中元夜寄道侣二首》的第一首原文如下:“学饵霜茸骨未轻,每逢真夕梦还清。丁宁独受金妃约,许与亲题玉篆名。月苦撼残临水珮,风微飘断系云缨。须臾枕上桐窗晓,露压千枝滴滴声。”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道侣在中元之夜的美好时光,他们享受着宁静的夜晚,沉浸在梦中或醒着欣赏自然美景。第二首原文为:“橘斋风露已清馀,东郭先生病未除。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描述了两人在橘斋中的悠闲生活,尽管东郭先生身体尚且不便,但他们仍旧享受着这份宁静。
诗意赏析:陆龟蒙在《中元夜寄道侣二首》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月苦撼残临水珮”中的月光象征着孤独与寂寞,而“广云披日君应近,倒影裁花我尚疏”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静谧的夜晚之中。
《中元夜寄道侣二首》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趣的诗作,更是唐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不仅能更深入地了解唐代诗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