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台怨

魏宫歌舞地,蝶戏鸟还鸣。
玉座人难到,铜台雨滴平。
西陵树不见,漳浦草空生。
万恨尽埋此,徒悬千载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雀台怨》并非文学作品,而是唐代诗人马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组诗共四首,每一首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反映了作者对魏宫昔日繁华的回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下面将从诗作内容、艺术特色、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介绍:

  1. 诗作原文与翻译
  • 原文及翻译
  • 第一首:“魏宫歌舞地,蝶戏鸟还鸣。玉座人难到,铜台雨滴平。”
  • 第二首:“西陵树不见,漳浦草空生。万恨尽埋此,徒悬千载名。”
  • 第三首:“日出东南隅,射雉正相遭。时事既如此,无人得见招。”
  • 第四首:“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秋风动松竹,清音韵长风。”
  • 诗意解析
  • 第一首描绘了魏宫昔日的歌舞升平与如今荒凉萧瑟的景象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过去辉煌不再的哀叹。
  • 第二首则通过“西陵树不见”、“漳浦草空生”等意象,传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无限感慨和对自然恢复力的一种赞叹。
  • 第三首以日出东南角的壮丽景象反衬时事的无奈,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茫然和对现实的不满。
  • 第四首则通过对古木、深山、秋风、松竹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每首诗都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如“蝶戏鸟还鸣”和“西陵树不见”,通过自然界的动静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用典巧妙:诗中运用了许多古代典故和历史元素,如“铜台雨滴平”中的“铜台”,可能指的是古代的铜制高台,用以象征历史的沉沦或辉煌。
  • 语言精炼:虽然篇幅不长,但字字珠玑,每一句都承载着深刻的意味,体现了马戴作为唐代著名诗人的语言功底。
  1. 历史背景
  • 作品创作背景:据史料记载,马戴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至边远地区,其生活经历丰富且坎坷,这在他的诗词中也有所体现。
  • 诗作主题思想:这些诗作不仅仅是对往昔辉煌的追忆,更是对现实无奈的抒发,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深刻反思。

《雀台怨》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和深邃意境的唐代诗歌集,不仅在艺术表现上有着独到之处,更在思想内涵上给人以启发。通过对这些诗作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学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到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