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永嘉江日暮回舟

无云天欲暮,轻鹢大江清。
归路烟中远,回舟月上行。
傍潭窥竹暗,出屿见沙明。
更值微风起,乘流丝管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泛永嘉江日暮回舟》是由唐朝诗人张子容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1. 诗歌原文
    无云天欲暮,轻鹢大江清。
    归路烟中远,回舟月上行。
    傍潭窥竹暗,出屿见沙明。
    更值微风起,乘流丝管声。

  2. 作者简介

  • 张子容,又名张五,是唐代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与孟浩然同为鹿门山的隐士朋友,他们的诗作唱答颇多。张子容曾因事谪居东城,后弃官归故里,终其一生。他的诗作在当时文士中颇有影响,有诗集流传于世,是当时文人墨客推崇的对象之一。
  1.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首联“无云天欲暮,轻鹢大江清。”开篇就以无云的天空和清澈的大江为背景,营造出一个宁静而清新的傍晚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 情感渲染:颔联“归路烟中远,回舟月上行。”通过对归途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感。在朦胧的烟雾和明亮的月光下,小船缓缓前行,诗人的心情似乎也随着江水的流动而平静;
  • 自然描写:颈联“傍潭窥竹暗,出屿见沙明。”则进一步描绘了江边的风景,翠绿的竹林和沙洲在水中若隐若现,增添了一份生机与神秘感;
  • 情景交融:尾联“更值微风起,乘流丝管声”以微风和丝管之声作为结尾,不仅呼应了前文的自然景观,还体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使得整首诗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泛永嘉江日暮回舟》不仅是一首表现唐代江南水乡美丽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以及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