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孟八浩然归襄阳二首其一

东越相逢地,西亭送别津。
风潮看解缆,云海去愁人。
乡在桃林岸,山连枫树春。
因怀故园意,归与孟家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孟八浩然归襄阳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张子容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东越相逢地,西亭送别津。风潮看解缆,云海去愁人。乡在桃林岸,山连枫树春。因怀故园意,归与孟家邻。

  2. 作者简介

  • 张子容(705年—768年),字子容,唐代著名诗人,其文学成就在当时备受推崇。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唐代诗歌中,张子容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独树一帜。
  1. 诗意解读
  • 东越相逢地,西亭送别津: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场景,东越指代诗人的家乡,西亭则可能是朋友离别的地方,充满了别离的氛围和对友情的珍视。
  • 风潮看解缆,云海去愁人:通过“风潮”和“云海”,诗人传达出一种壮阔而又稍带忧郁的情绪,表达了对友人未来旅途的祝福以及对其离去的不舍。
  • 因怀故园意,归与孟家邻:最后两句则转向了对故乡的回忆和对友人归程的祝愿,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情感依恋以及对友谊的重视。
  1. 作品背景
  • 《送孟八浩然归襄阳二首·其一》写于唐代,当时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亦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志趣、情感以及对时事的关注和思考。

张子容的《送孟八浩然归襄阳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佳作,更是一幅生动的社会生活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深刻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