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王席观妓

二月春来半,宫中日渐长。
柳垂金屋暖,花发玉楼香。
拂匣先临镜,调笙更炙簧。
还将歌舞态,只拟奉君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岐王席观妓》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以其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内涵受到后世读者的喜爱。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崔颢,字子升,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广泛涉猎,尤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见长。崔颢的官途并不顺畅,他曾担任过多种官职,如许州扶沟县尉、监察御史等,但最终官位并不显赫。
  • 崔颢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精炼,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作在当时广受赞誉,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二月春来半,宫中日渐长。柳垂金屋暖,花发玉楼香。拂匣先临镜,调笙更炙簧。还将歌舞态,只拟奉君王。
  • 这首诗描述了春天的景象,以及宫中女子的日常生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中女子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1.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崔颢诗歌中的佳作之一。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宫廷生活的细节刻画,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内心的抒发,也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 这首诗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动感和节奏感。同时,通过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挖掘,使得整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共鸣感。
  1. 文化背景
  • 《岐王席观妓》的创作背景是在唐朝盛世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这样的背景下,诗歌成为表达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手段。崔颢的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唐代宫廷中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征。
  • 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即注重写实和抒情相结合。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不忽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这种独特的创作方法使得崔颢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岐王席观妓》是一首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于一体的优秀诗歌作品。它不仅描绘了美丽的春天景象,还深刻地反映了宫廷女性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特点。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唐诗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