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年少十八九,乘舟欲渡青溪口。
青溪口边一老翁,鬓眉皓白已衰朽。
自言家代仕梁陈,垂朱拖紫三十人。
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叠鼓乘朱轮。
父兄三叶皆尚主,子女四代为妃嫔。
南山赐田接御苑,北宫甲第连紫宸。
直言荣华未休歇,不觉山崩海将竭。
兵戈乱入建康城,烟火连烧未央阙。
衣冠士子陷锋刃,良将名臣尽埋没。
山川改易失市朝,衢路纵横填白骨。
老人此时尚少年,脱身走得投海边。
罢兵岁馀未敢出,去乡三载方来旋。
蓬蒿忘却五城宅,草木不识青溪田。
虽然得归到乡土,零丁贫贱长辛苦。
采樵屡入历阳山,刈稻常过新林浦。
少年欲知老人岁,岂知今年一百五。
君今少壮我已衰,我昔少年君不睹。
人生贵贱各有时,莫见羸老相轻欺。
感君相问为君说,说罢不觉令人悲。
江畔老人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畔老人愁》是唐代诗人崔颢的诗词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词:
作者简介:崔颢(约704年—约754年),字国辅,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朝著名诗人,与王之涣、高适、杜甫合称“初唐四杰”,其中李白亦师事于他。他的诗作以描写自然风光和反映社会现实为主,尤其擅长写边塞诗。他的诗语言明快,富有真情实感,对后世影响深远。
诗词原文:江南年少十八九,乘舟欲渡青溪口。青溪口边一老翁,鬓眉皓白已衰朽。自言家代仕梁陈,垂朱拖紫三十人。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叠鼓乘朱轮。父兄三叶皆尚主,子女四代为妃嫔。南山赐田接御苑,北宫甲第连紫宸。直言荣华未休歇,不觉山崩海将竭。兵戈乱入建康城,烟火连烧未央阙。衣冠士子陷锋刃,良将名臣尽埋没。山川改易失市朝,衢路纵横填白骨。老人此时尚少年,脱身走得投海边。罢兵岁余未敢出,去乡三载方来旋。蓬蒿忘却五城宅,草木不识青溪田。虽然得归到乡土,零丁贫贱长辛苦。采樵屡入历阳山,刈稻常过新林浦。少年欲知老人岁,岂知今年一百五。君今少壮我已衰,我昔年少君不睹。人生贵贱各有时,莫见羸老相轻欺。
作品鉴赏:在鉴赏《江畔老人愁》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 主题思想:通过对老翁一生经历的回顾,崔颢表达了对岁月无情、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以及对战争的深刻批判。
- 艺术手法:诗歌采用对比手法,通过老翁与年轻人的对比,突出了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变迁。同时,诗歌的语言简练而不失文采,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 文化背景: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唐代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许多文人都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痛恨。
《江畔老人愁》不仅是崔颢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诗中的经典之作。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巧,展现了唐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对于热爱文学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