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绩溪陈明府

古邑猿声里,空城只半存。
岸移无旧路,沙涨别成村。
鼓角喧京口,江山尽汝濆。
六朝兴废地,行子一销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绩溪陈明府》是唐代诗人张乔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古邑猿声里,空城只半存。岸移无旧路,沙涨别成村。鼓角喧京口,江山尽汝濆。六朝兴废地,行子一销魂。
  2.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张乔游历到绩溪地区后所写。作为一位有志于文学创作的诗人,张乔对于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描写尤为敏感,他善于运用细腻的语言捕捉并表达出对景色之美及历史之变的独特感悟。
  3. 主题思想:诗中通过描绘绩溪的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地方深深的眷恋之情和对历史兴衰的感慨。特别是“六朝兴废地”,展现了对古代文明的追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受。
  4. 艺术特色:张乔在这首诗中的用词考究,语言精炼,能够准确而生动地传达情感和景象。例如,“古邑猿声里,空城只半存”这两句,不仅描述了地理位置的变化,也反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同时,通过对细节(如“岸移”、“沙涨”)的描写,增强了画面感,使读者能够在心中构建出一个立体的、动态的画面。
  5. 文化意义:《寄绩溪陈明府》不仅是对一个特定地点的描述,它也是诗人情感和文化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张乔通过对绩溪的描写,传递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哲学思考和个人精神追求。这种文化价值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时,要保有一种对美和传统的尊重和执着。
  6. 后世影响:张乔的这首诗因其优美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历代文人对其评价颇高,认为其诗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深远的文化价值。这不仅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高度成就,也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资源。

《寄绩溪陈明府》不仅是张乔个人艺术风格的体现,也是唐朝诗歌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唐代诗歌的魅力,也能深入理解诗人对自然、历史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