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鸾阁写望

古阁上空半,寥寥千里心。
多年为客路,尽日倚栏吟。
山压秦川重,河来虏塞深。
回銮今不见,烟雾杳沉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回鸾阁写望》是唐代诗人张乔的作品。这首诗作不仅反映了作者的身世背景,也体现了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张乔,约生于唐僖宗广明年间前后,是一位苦心吟诗的文学家。尽管他以十年时间钻研诗歌创作,但并未涉足园地。他与当时许多才子,如许棠、喻坦之等,被并称为“十哲”。这些文人共同构成了唐代文学的辉煌一页,他们的名字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2. 作品原文及译文
  • 《回鸾阁写望》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古阁上空半,
    寥寥千里心。
    多年为客路,
    尽日倚栏吟。
    山压秦川重,
    河来虏塞深。
    回銮今不见,
    烟雾杳沉沉。
  • 译文解读:诗中通过描绘古阁的上空,表达了诗人遥望远方、思念故国的深情。”多年为客路,尽日倚栏吟”两句则透露了诗人多年来辗转漂泊的生活轨迹,以及在高处倚栏吟咏的情景。”山压秦川重,河来虏塞深”形象地描绘了山河的壮丽与边疆的险峻。最后一句”回銮今不见,烟雾杳沉沉”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朝廷归来无望的感慨。
  1. 作品赏析
  • 《回鸾阁写望》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寄情于山水的诗人形象。通过对古阁、远山、河流等景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哀愁,同时也展示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 该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律感,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同时,诗人运用了许多意象和象征,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深度。
  1. 写作背景
  • 《回鸾阁写望》可能是在诗人隐居期间创作的。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火纷飞,诗人身处异乡,内心充满了忧郁和无奈。这种环境背景促使他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创作出了这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歌。
  1. 文化价值
  • 此诗不仅是张乔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唐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张乔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追求。他的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对于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张乔的《回鸾阁写望》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个人情感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瑰宝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也传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