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南亭子宴

亭子春城外,朱门向绿林。
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
漉酒迎山客,穿池集水禽。
白云常在眼,聊足慰人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郡南亭子宴》是唐代诗人张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与背景:

  1. 作者简介
  • 张谓,字正言,唐河内人,玄宗天宝二载进士,肃宗乾元中官至尚书郎,代宗大历中历任潭州刺史、太子左庶子、礼部侍郎等职,曾三典贡举,工于诗歌。
  1. 原文节选
  • 亭子春城外:描绘了一座位于春天城外的亭子,为诗增添了一种宁静而又遥远的氛围。
  • 朱门向绿林:朱红色的门楼面对着郁郁葱葱的树林,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
  • 柳枝经雨重:经过春雨洗礼后的柳枝显得更加沉重和有生机。
  • 松色带烟深:松树的颜色带着淡淡的烟雾,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美感。
  • 漉酒迎山客:用漉酒的方式来迎接远方的客人,显示了一种热情好客的情怀。
  • 穿池集水禽:在水池边穿行,吸引着水禽聚集,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
  • 白云常在眼:眼中总是可以看到白云,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
  1. 创作背景:张谓的创作《郡南亭子宴》可能与其个人的游历经历有关,他可能在游览某个风景名胜时,被其美景所打动,因而有了创作此诗的念头。这种以自然景观为题材的诗歌,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张谓的《郡南亭子宴》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美丽诗篇,更是一篇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的文化风貌以及作者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