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护国上人

昔喜三身净,今悲万劫长。
不应归北斗,应是向西方。
舍利众生得,袈裟弟子将。
鼠行残药碗,虫网旧绳床。
别起千花塔,空留一草堂。
支公何处在,神理竟茫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护国上人》是唐代诗人张谓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怀念与悲痛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
  • 张谓,唐朝著名诗人,其作品多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以及个人的思想情感。
  1. 作品原文
    昔喜三身净,今悲万劫长。不应归北斗,应是向西方。舍利众生得,袈裟弟子将。鼠行残药碗,虫网旧绳床。别起千花塔,空留一草堂。支公何处在,神理竟茫茫。

  2. 诗歌赏析

  • 昔喜三身净:表达了诗人曾经对世界充满乐观和希望的心态。
  • 今悲万劫长:反映了诗人对当前世界的悲观失望,认为一切美好事物都将消逝。
  • 不应归北斗:可能是指亡友的归宿,表明他应该去到更高层次的地方。
  • 应是向西方:可能暗示亡友的最终目标是向某个方向前进或修行。
  • 舍利众生得:表达了诗人对亡友舍利的敬仰,认为他的舍利能够利益众生。
  • 袈裟弟子将:描述了亡友生前的形象和行为,可能是指一位修行者或出家人。
  • 鼠行残药碗:用动物的行为比喻亡友生前的生活状态和环境。
  • 虫网旧绳床:描绘了亡友生前的生活环境和状况,可能暗示他生活的艰辛或是某种困境。
  • 别起千花塔:可能指亡友为后人树立了一座象征性的纪念物或标志。
  • 空留一草堂: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留下的空间、场所或遗物的感慨。
  • 支公何处在:引用支遁(支公)的典故,可能是在表达对某位高僧的怀念。
  • 神理竟茫茫:表达了诗人对于宗教教义或精神世界的迷茫和困惑。

张谓的《哭护国上人》不仅是一首悼念亡友的哀伤之作,也是一首富有哲理、情感丰富的抒情诗。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可以看出,张谓在这首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化的描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