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日听太清宫步虚

仙客开金箓,元辰会玉京。
灵歌宾紫府,雅韵出层城。
磬杂音徐彻,风飘响更清。
纡馀空外尽,断续听中生。
舞鹤纷将集,流云住未行。
谁知九陌上,尘俗仰遗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元日听太清宫步虚》是唐代张仲素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仙道的向往,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韵味和艺术成就。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意义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 诗人简介与时代背景
  • 诗人介绍:张仲素(约公元768年—约公元835年),唐代著名诗人。其生平事迹在史料中记载不多,但从他创作的《上元日听太清宫步虚》等作品来看,张仲素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诗歌多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 历史时期:此诗作于唐代,这是一个文化繁荣、思想活跃的时代。唐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个时期,道教文化盛行,许多文人雅士都对仙道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也是张仲素创作《上元日听太清宫步虚》的重要原因之一。
  1. 诗作原文及鉴赏
  • 原文:《上元日听太清宫步虚》仙客开金箓,元辰会玉京。灵歌宾紫府,雅韵出层城。磬杂音徐彻,风飘响更清。纡馀空外尽,断续听中生。舞鹤纷将集,流云住未行。谁知九陌上,尘俗仰遗声。
  • 鉴赏: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上元节这一天,前往太清宫聆听仙乐的情景。诗中“仙客开金箓,元辰会玉京”展现了一幅天地合一、神仙往来的美好画面。“灵歌宾紫府,雅韵出层城。”则表达了仙乐之美妙,以及它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道教色彩和超凡脱俗的艺术气息。
  1. 诗作的艺术特色
  • 意境之美:此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深邃的意境和唯美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道教世界展现在读者眼前,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感受那超凡脱俗的美好。
  • 用词之精:张仲素在诗中的用词十分考究,如“金箓”“玉京”等词汇的运用,既显示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了解,也体现了其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每一个字、每个词都经过精心挑选,使得整首诗既有形式上的美感,又有内容上的深度。
  • 韵律之和谐:这首诗的韵律设计也十分巧妙。通过对音韵的把握,使诗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得以增强,读来朗朗上口,余韵悠长。这种和谐的韵律安排,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使其更加易于传唱。

《上元日听太清宫步虚》不仅是一首表现道教文化和诗人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唐代诗词艺术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值得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