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太白西峰

梦寐升九崖,杳霭逢元君。
遗我太白峰,寥寥辞垢氛。
结宇在星汉,宴林闭氤氲。
檐楹覆馀翠,巾舄生片云。
时往溪水间,孤亭昼仍曛。
松峰引天影,石濑清霞文。
恬目缓舟趣,霁心投鸟群。
春风又摇棹,潭岛花纷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梦太白西峰》是唐代著名诗人常建的作品,描绘了诗人在梦中游览仙境的情景。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词:

  1. 创作背景
  • 个人经历:常建,字号不详,有说法为邢台人或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他与王昌龄同榜进士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长仕宦不得意,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 创作时期:这首诗作完成于唐朝玄宗时期,常建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由于直言不讳而受到排挤,常建可能通过游历山水的方式寻求精神上解脱和自由。
  1. 诗词原文
  • 《梦太白西峰》首句“梦寐升九崖”,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越尘世、追求高远境界的心情。
  • “杳霭逢元君”展现了一种神秘奇幻的氛围,诗人似乎遇到仙人。
  • “遣我太白峰”,暗示了诗人被引领至太白山这一重要场景。
  • “寥寥辞垢氛”,形容太白山之高洁,脱离俗世的纷扰。
  • “结宇在星汉”,描述了诗人在星汉璀璨的太白山上搭建居所的景象。
  • “宴林闭氤氲”,营造了一种幽静神秘的山林氛围。
  • “檐楹覆余翠”,描写了屋顶上的余晖和青翠的装饰。
  • “巾舄生片云”,表现了云雾缭绕、变化无常的自然景观。
  • “时往溪水间,孤亭昼仍曛”,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对孤独时光的珍惜。
  • “松峰引天影,石濑青霞文”,描绘了太白山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色。
  • “恬目缓舟趣,霁心投鸟群”,诗人通过宁静的视角和愉悦的心情观察大自然。
  • “春风又摇”,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 最后两句“寄情山水,追求隐逸的思想感情”,总结了诗人通过诗作表达的隐逸思想。
  1. 文学鉴赏
  • 艺术特色:《梦太白西峰》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如使用大量象征和隐喻,使得整首诗歌富有哲理性和深邃性。
  • 主题思想:该诗不仅是一幅山水画,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精神寄托。
  • 语言风格:常建的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典型魅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高度提炼。

《梦太白西峰》不仅作为一首描绘梦境的诗作,更是常建心灵追求的象征,反映了他在政治失意后转向自然和精神自由的旅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刻的主题思想和精湛的语言表达,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并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