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献萧相公

东去江干是胜游,鼎湖兴望不堪愁。
谢安近日违朝旨,傅说当时允帝求。
暂向聊城飞一箭,长为沧海系扁舟。
分明此事无人见,白首相看未肯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献萧相公》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政治现实的深刻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张祜(785年—849年),字承吉,南平忠王李迁钊之孙,唐朝宰相张九龄之子。他是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与韩愈、孟郊、贾岛等并称为“文章四友”。他的诗作多以边塞、山水、咏史诗为主,语言清新自然,风格独特。
  1. 诗歌原文
    东去江干是胜游,鼎湖兴望不堪愁。
    谢安近日违朝旨,傅说当时允帝求。
    暂向聊城飞一箭,长为沧海系扁舟。
    分明此事无人见,白首相看未肯休。

  2. 诗歌鉴赏

  • 内容解析:首联“东去江干是胜游,鼎湖兴望不堪愁。”描述了诗人站在江边远眺的情景,心中充满对美好事物的喜悦。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因政治原因而产生的忧愁。颔联“谢安近日违朝旨,傅说当时允帝求。”借用历史人物谢安和傅说的故事,来隐喻当前的政治局势。尾联“分明此事无人见,白首相看未肯休。”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政治现象的无奈和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 艺术特色:这首诗采用了比兴手法,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此外,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通过深入了解《寄献萧相公》及其作者张祜的生平与创作背景,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深远意义。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思考唐代社会的政治环境以及文人的生活状态,这对于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