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孙洛阳

家贫相远住,斋馆入时稀。
独坐看书卷,闲行著褐衣。
早蝉庭笋老,新雨径莎肥。
各离争名地,无人见是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孙洛阳》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一首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张籍:字文昌,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建、李绅、元稹并称“文章四友”。他的作品多反映民间疾苦和时代变迁,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张籍的诗歌在唐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诗歌风格多变,既有豪放激昂的边塞诗,也有深沉内敛的抒情诗,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
  1. 诗歌原文
    家贫相远住,斋馆入时稀。独坐看书卷,闲行著褐衣。早蝉庭笋老,新雨径莎肥。各离争名地,无人见是非

  2. 诗歌赏析

  • 主题:《酬孙洛阳》以淡泊宁静的田园生活为背景,通过诗人自身的境遇和感受,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纷争的淡然和超脱。诗中描绘了简朴的生活场景,如“斋馆入时稀”暗示着简陋的居所,“闲行著褐衣”则展现了诗人朴素的穿着。这些细节不仅反映了诗人的物质贫乏,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其精神世界的富足。
  • 艺术手法:张籍在这首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宁静而美好的田园生活。诗中的“早蝉庭笋老,新雨径莎肥”等句子,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巧妙地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情感表达:张籍在诗中表达了对清贫生活的珍视以及对名利场的超然态度。通过对简朴生活的赞美,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追求,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1. 文化意义
  • 反映社会现实:《酬孙洛阳》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和观察,反映了唐代社会下层百姓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人性的一种深刻剖析。
  • 启示人生哲理:诗中通过对比简朴的生活与纷扰的名利场,传递了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对于现代人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鼓励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独立。

《酬孙洛阳》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生活哲学的诗歌,更是一篇具有深刻社会和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