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白太守拣橘

凌霜远涉太湖深,双卷朱旗望橘林。
树树笼烟疑带火,山山照日似悬金。
行看采掇方盈手,暗觉馨香已满襟。
拣选封题皆尽力,无人不感近臣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和白太守拣橘》是唐代张彤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当时文人墨客对自然美的追求,也展现了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下面将深入分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凌霜远涉太湖深,双卷朱旗望橘林。树树笼烟疑带火,山山照日似悬金。行看采掇方盈手,暗觉馨香已满襟。拣选封题皆尽力,无人不感近臣心。
  • 译文:在寒冷的霜雪中,诗人远涉太湖之滨,只见朱红色的旌旗高高飘扬于橘林之上。树木笼罩着薄雾,仿佛带着火焰一般;山峦沐浴着阳光,犹如挂满了金子一般耀眼。看着这些满载而归的果实,香气扑鼻,令人沉醉其中。无论是选择、包装还是封缄,都尽心竭力,让人感受到了皇帝的亲近与关怀。
  1. 作品背景与鉴赏
  • 创作背景:《全唐诗》存有张彤的一首七言律诗,即《奉和白太守拣橘》。这首作品的创作时间为唐代穆宗长庆时期。张彤作为一位当时的诗人,其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
  • 艺术特色:这首诗以其精炼的文字,生动的自然描绘和深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风采。《奉和白太守拣橘》通过精细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色的同时,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皇恩浩荡的感恩之情。同时,此诗还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自然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想状态。

张彤的《奉和白太守拣橘》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致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感受唐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