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池洁寒流

闲寻欹岸步,因向曲池看。
透底何澄彻,回流乍屈盘。
稍随高树古,迥与远天寒。
月入镜华转,星临珠影攒。
纤鳞时蔽石,转吹或生澜。
愿假涓微效,来濡拙笔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曲池洁寒流》是唐代崔立之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曲池的清澈与寒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自身情感的寄托。以下将详细介绍《曲池洁寒流》:

  1. 作者简介及作品风格
  • 作者生平:崔立之生活在唐代,其具体生卒年不详,但据记载其生活年代约在中唐至晚唐之间。崔立之的生平事迹不甚明确,只知道他是一位文学家,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
  • 作品特色:《曲池洁寒流》展现了崔立之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诗中通过对曲池的描绘传递了一种清冷孤寂之感。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曲池洁寒流》成为研究唐代文学不可多得的资料。
  1. 诗句原文及翻译
  • 诗节原文:《曲池洁寒流》的原文如下:“闲寻欹岸步,因向曲池看。透底何澄彻,回流乍屈盘。稍随高树古,迥与远天寒。月入镜华转,星临珠影攒。纤鳞时蔽石,转吹或生澜。”
  • 诗意解释:首句“闲寻欹岸步”描绘了诗人散步时寻找曲池的情景;第二句“因向曲池看”则表明了诗人因景色优美而驻足观瞧;第三句“透底何澄彻”写出了曲池水的清澈透明;第四句“回流乍屈盘”描述了水流的迂回曲折;第五句“稍随高树古”形容了树木的高耸和古老;第六句“迥与远天寒”传达了曲池周围环境的寒冷气息;第七至十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月色、星光以及水中的纤鳞,生动地表现了夜晚曲池的幽静之美。最后两句,“愿假涓微效,来濡拙笔端”反映了诗人以自己的笔墨来记录这份美好。
  1. 主题思想
  • 自然美的描述:《曲池洁寒流》通过对曲池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喧嚣的宁静与纯粹。诗中的自然景象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更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于和谐与美好的向往。
  • 孤独感的抒发:诗中多次使用“孤”、“独”等字眼,透露出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感慨。这种孤独感并非消极情绪的流露,而是对自我情感的一种释放与表达,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真谛的探索。

《曲池洁寒流》不仅是唐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影响了无数后来的文人墨客,成为研究唐代诗歌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