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王有池馆,明主赐春游。
淑气林间发,恩光水上浮。
徒惭和鼎地,终谢巨川舟。
皇泽空如此,轻生莫可酬。
敕赐宁王池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敕赐宁王池宴》是唐朝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宁王的池馆、明主的恩泽以及宁王的感慨来表达诗人对皇恩浩荡与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于国家和个体境遇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
在探讨文学作品时,不能忽视其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张九龄生活在一个政治风云变幻的时代,他的政治生涯经历了起伏。从进士到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再到被排挤贬谪到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这种经历不仅影响了他个人的文学创作,也使得他在诗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敕赐宁王池宴》的创作动机在于反映张九龄对于当时政治斗争和个人遭遇的感受。这首诗反映了一种深刻的政治讽刺,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政策的不满和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的“明主赐春游”与“徒惭和鼎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体现了皇恩浩荡,另一方面则反映了宁王因才华而被赏识但最终未能得到应有的地位和待遇。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七言绝句形式,每句五字,共四句。这种形式简洁明了,便于吟咏和记忆,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韵律结构。同时,这首诗的语言清新自然,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传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特别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淑气林间发,恩光水上浮”,这些修辞技巧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加深了读者对于诗中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敕赐宁王池宴》不仅是张九龄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唐代政治文化和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深入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及其在历史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