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刑部李尚书荆谷山集会

尝闻继老聃,身退道弥耽。
结宇倚青壁,疏泉喷碧潭。
苔石随人古,烟花寄酒酣。
山光纷向夕,归兴杜城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故刑部李尚书荆谷山集会》是唐朝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古朴的山水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号韶州曲江人。唐朝著名的贤相、文学家,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在政治生涯中,他以公正无私、敢于直言著称,为唐代的政治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尝闻继老聃,身退道弥耽。结宇倚青壁,疏泉喷碧潭。苔石随人古,烟花寄酒酣。山光纷向夕,归兴杜城南。
  • 翻译:曾经听闻像老子那样,身退道法却更加执着。建造房屋依傍着青色的墙壁,泉水从疏落处奔涌而出。苔藓覆盖的石头随人心而古老,烟花映照下寄托着酒后的豪情。夕阳下的山色缤纷,我的归兴弥漫在杜城南面。
  1.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诗中的“苔石随人古”和“烟花寄酒酣”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 哲理深蕴:通过对“老聃”(老子)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理解和对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 结构严谨:全诗结构简洁,语言精炼,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

《故刑部李尚书荆谷山集会》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也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智慧。这首诗是对唐代文人精神世界的一次深刻展现,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