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登城

城高不可下,永日一登临。
曲槛凉飙急,空楼返照深。
苇花迷夕棹,梧叶散秋砧。
谩作归田赋,蹉跎岁欲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晚登城》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许浑:唐朝著名诗人,以其精湛的五言律诗著称,被誉为“诗坛巨匠”,他的诗作广受后世赞誉,影响深远。
  1. 原文及翻译
  • 原文:“城高不可下,永日一登临。曲槛凉飙急,空楼返照深。苇花迷夕棹,梧叶散秋砧。”
  • 翻译:城墙如此之高,难以攀登,我终日登上它来观赏。曲槛上吹来的凉风急促,空荡的楼阁在夕阳中显得格外幽深。苇花在傍晚时分迷住了渔船的桨,梧桐树叶随着秋风飘散,仿佛在敲打着秋天的砧石。
  1. 作品赏析
  • 意境描绘:这首诗通过描绘登城所见之景,传达了一种孤独和悲凉的情感,以及岁月流逝、时光易逝的感慨。
  • 情感表达:诗人在登城的途中,不仅感叹自然景色的美,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 艺术特色:诗中用词精准,意象生动,尤其是对西风、大雁、夕阳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使得诗歌画面感强烈,情感深邃。
  1. 历史与文化背景
  • 时代背景:许浑生活在唐末五代时期,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的诗歌常常带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普遍情绪。
  • 地域文化: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诗人们多有游历四方的经历,这使得他们的诗歌常常包含丰富的地域色彩。
  1. 创作背景
  • 登城原因:诗中的“城”可能是指某座具体的城市或军事要塞,诗人之所以选择登城,很可能是为了观察形势或抒发某种情感。
  • 写作时间:虽然具体年份不详,但根据诗中描绘的情景,可以推测此诗是在诗人一次远足时所作。

《秋晚登城》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一部杰作,不仅因其精湛的技艺而受到赞誉,更因其深刻的情感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成为经典之作。通过这首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反思,同时也能够欣赏到唐代诗歌的美学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