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西楼

留情深处驻横波,敛翠凝红一曲歌。
明月下楼人未散,共愁三径是天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晨起西楼》是唐代诗人许浑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下面将从诗歌原文、作者背景以及赏析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留情深处驻横波,敛翠凝红一曲歌。:描绘了清晨时分,在西楼观赏美景的景象,通过“驻横波”和“敛翠凝红”两个词汇,展现了一种静谧而深沉的美。
  • 明月下楼人未散,共愁三径是天河。: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深深的孤独和忧愁。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深度和内涵。
  1. 作者背景
  • 许浑(约788—858):字用晦,一字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著名诗人。《晨起西楼》是其代表作之一,体现了其在律体方面的专长和深厚的文学造诣。
  • 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土:许浑的科举生涯始于文宗大和六年,之后历任多个官职,最终官至睦、郢二州刺史,其官场经历丰富。
  1. 赏析
  • 情感表达:许浑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人生孤独感的深刻感悟。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晨起西楼》成为一首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作品。
  • 艺术手法:在这首诗中,许浑运用了大量优美的意象和比喻,如“驻横波”、“敛翠凝红”,这些词汇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文化意义:《晨起西楼》不仅展示了唐代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资源和审美启示。

《晨起西楼》作为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其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其精湛的语言技巧,更在于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唐代诗人的才华和艺术成就,还能进一步理解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