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昭州山寺常寂上人水阁

常寂常居常寂里,年年月月是空空。
阶前未放岩根断,屋下长教海眼通。
本为入来寻佛窟,不期行处踏龙宫。
他时忆著堪图画,一朵云山二水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昭州山寺常寂上人水阁》是唐代诗人曹松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其禅宗思想。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曹松,字梦隐,号东藩退士、汉外臣。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诗风豪放著称。曹松的诗歌往往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描写山水之美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 诗词原文
    常寂常居常寂里,年年月月是空空。
    阶前未放岩根断,屋下长教海眼通。
    本为入来寻佛窟,不期行处踏龙宫。

  3. 诗词解释

  • 常寂常居常寂里:这句表达了诗人常年居住在一个名为“常寂里”的地方,与世隔绝,保持内心的寂静。
  • 年年月月是空空:这里的“空空”形容时间流逝的快速和空虚感,反映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阶前未放岩根断,屋下长教海眼通:描绘了一座寺庙中的景象,台阶前的岩石已被清理断开,而屋檐下的海眼被疏通,显示出寺庙的整洁与庄严。
  • 本为入来寻佛窟:诗人本来的目的是进入这个寺庙寻求佛祖的庇佑。
  • 不期行处踏龙宫:出乎意料的是,在这个地方行走,仿佛穿越到了神话中的龙宫。

曹松的《题昭州山寺常寂上人水阁》不仅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景的诗,更是反映了诗人对于禅宗思想的理解及其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特色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位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