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久乖期,深心已自疑。
沧江归恨远,紫阁别愁迟。
稽古成何事,龙钟负已知。
依门非近日,不虑旧恩移。
东归留辞沈侍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归留辞沈侍郎》是一首唐代的五言律诗,由许棠创作。
在对这首诗进行赏析时,可以从其语言特点、情感表达和艺术成就三个方面来理解这首作品的文学价值:
语言特点:《东归留辞沈侍郎》采用了唐代诗歌常见的五言律诗形式,这种体裁结构严谨,韵律协调,便于抒发诗人的情感与思想。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沧江归恨远”中的沧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漂泊和不安定,而“紫阁别愁迟”则暗示了离别之情的漫长与沉重。
情感表达:许棠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失望以及对旧日恩宠的淡然态度。首句“一第久乖期”透露出他对功名已久未能实现的失落感;“深心已自疑”则表现了他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和不安。结尾两句“稽古成何事,龙钟负已知”反映了诗人虽年迈体衰但依然坚持自我、不愿随波逐流的坚毅精神。
艺术成就:许棠的这首《东归留辞沈侍郎》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被后世誉为“咸通十哲”之一。诗中的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东归留辞沈侍郎》不仅是许棠个人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也是研究唐代文学、特别是律诗发展的重要文本。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人的心态变化及其在社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