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上暮秋

独立长堤上,西风满客衣。
日临秋草广,山接远天微。
岸叶随波尽,沙云与鸟飞。
秦人宁有素,去意自知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汴上暮秋——唐代诗人许棠的五言律诗赏析

汴上暮秋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表达诗人内心情感与思考的唐代诗歌。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还反映了他对人生、历史和哲学的思考。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许棠,字文化,宣州泾县人。他在年轻时登进士之榜,并曾任泾县尉等职。乾符六年前后,他任过江宁丞,后归居生活。许棠以其丰富的文学成就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受到后世的广泛赞誉。

  2. 原文节选及其解析

  • “独立长堤上,西风满客衣。” 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独自站在长堤之上的情景,传达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时的孤独感。西风吹动着诗人身上的衣物,这不仅仅是一种物理上的寒意,更象征着诗人心境的孤寂和外界环境的冷漠。
  • “日临秋草广,山接远天微。” 此句通过对比秋季的广阔和天空的辽阔,展现了诗人在广阔的自然面前感受到的一种渺小感。这种感受可能来源于诗人对自己生命和使命的反思,或者是对宇宙和生命的宏观理解。
  • “岸叶随波尽,沙云与鸟飞。”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岸边的树叶被波浪席卷而去,沙云随着鸟儿的飞翔而在天空中变换形状。这种变化无常的自然景观可能让诗人联想到人生的短暂和变幻。
  • “秦人宁有素,去意自知归。”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尽管外界环境多变,但诗人始终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和理想。这种坚守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要求,也是对社会责任的体现。
  1. 艺术特色分析:《汴上暮秋》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著称。许棠巧妙地使用了自然景观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秋日的长堤之上,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诗歌注重意境构建的特点,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哲学的思考,展现了其深邃的艺术魅力。

《汴上暮秋》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次关于自然、生命和历史的哲思之旅。它让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和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人如何通过文字传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以及这些思想是如何触动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对生活的深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