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浙东元相

婺女星边喜气频,越王台上坐诗人。
雪晴山水勾留客,风暖旌旗计会春。
黎庶已同猗顿富,烟花却为相公贫。
何言禹迹无人继,万顷湖田又斩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浙东元相》是唐代诗人章孝标创作的一首咏史诗,描写了浙东地区的风景和元相的治理才能。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章孝标(791—873年),唐代著名诗人,字道正,婺女星旁的人,有“诗中之竹”之称。他出身官宦家庭,年轻时就以才学知名,但仕途坎坷,多次科举不第。晚年归隐,专心于文学创作。
  • 诗歌创作:《上浙东元相》作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当时章孝标在浙东任职期间所作。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婺女星边喜气频,越王台上坐诗人。雪晴山水勾留客,风暖旌旗计会春。黎庶已同猗顿富,烟花却为相公贫。何言禹迹无人继,万顷湖田又斩新。
  • 译文:婺女星旁喜气频频,越王台上坐着诗人。雪霁山清水秀留住人,春风和煦旗帜高扬谋划春。百姓已经像猗顿一样富有,而烟花却为相公贫穷。怎能说没有继承禹王的业绩,万顷的湖泊田地又翻新。
  1. 诗歌赏析
  • 自然风光:诗中的浙东地区风景如画,展现了诗人对家乡深厚的感情。
  • 政治理想:通过描绘元相的治理才能,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境界的追求。
  • 社会现实: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上浙东元相》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历史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及其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意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