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题无可上人院

入户道心生,茶间踏叶行。
泻风瓶水涩,承露鹤巢轻。
阁北长河气,窗东一桧声。
诗言与禅味,语默此皆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冬日题无可上人院》是唐代诗人喻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成就显著,而且在文化和宗教层面有着深刻的价值。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诗人简介:喻凫是唐代毗陵(今江苏常州一带)人,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方面,《全唐诗》中存有六十五首诗。
  • 时代背景:该诗作完成于开成五年(840年),这是唐朝的一个和平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和文化均得到发展。
  1. 诗歌内容
  • 诗句解析:诗中的“入户道心生”表达了进入寺院后内心的宁静与清净;“茶间踏叶行”则描绘了在喝茶间隙中行走的自然景象。此外,“泻风瓶水涩”,“承露鹤巢轻”等句,通过对比自然景物的变化,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感受和深刻的观察力。
  • 整体风格: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含蓄,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鲜明特色,即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1. 艺术价值
  • 韵律形式:作为一首五言律诗,它严格遵循古典诗歌的形式美,每个字都有其位置和意义,共同构建出和谐的音律结构。
  • 象征意象:诗中所描绘的山水、人物、自然景观等,都富有象征意义。例如,“长河气”、“一桧声”可能暗喻着禅宗的深邃与清静。
  1. 禅意体现
  • 佛教元素:诗中的“与禅味”表明诗人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精神境界。
  • 语言选择: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各种修饰性词语,如“涩”、“轻”,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画面感,使得诗歌更加耐人寻味。
  1. 文化影响
  • 传播范围:尽管《冬日题无可上人院》的创作年代距今已远,但它仍然被广泛传颂,成为研究唐代诗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学者对其艺术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 后世评价:历代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对这首诗进行过点评,认为其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冬日题无可上人院》作为唐代诗歌中的瑰宝,不仅在艺术上独树一帜,而且在文化和宗教层面上也有深远的意义。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宗哲学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能体会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唐代诗歌的美学特征,也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自信。对于喜爱古代诗歌的朋友来说,深入研究和品味这首诗将是一种难得的文化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