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戴云山吟

戴云山顶白云齐,登顶方知世界低。
异草奇花人不识,一池分作九条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又戴云山吟》是唐代诗人释智亮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戴云山的自然风貌和登顶后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哲理的思考。下面将深入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诗意解读:《又戴云山吟》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戴云山的自然景观。诗中“戴云山顶白云齐”描绘出戴云山高耸入云的景象,而“一池化作九条溪”则展现了山顶龙潭的壮观。同时,诗中的“登顶方知世界低”传达了攀登者在接近顶峰时感受到的渺小与自然的宏伟相对比。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释智亮,唐朝时期的僧人,具体生卒年月不详,但据记载他居住在德化县西北的戴云山中麓之戴云寺。他的日常生活包括赤膊化缘,并因其行为被称为“袒膊和尚”。此外,释智亮还曾住过泉州开元寺,这些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 作品鉴赏
  • 艺术特色:《又戴云山吟》以其清新流畅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著称。诗中的比喻生动,如“人间谩说上天梯,上万千回总是迷”,形象地描述了人类对自然的无尽想象与困惑。同时,诗中也融入了深刻的哲理,例如“曾似老人巖上坐,清风明月与心齐”,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又戴云山吟》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七言绝句,更是一部蕴含哲理、充满深意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对生命、自然乃至人生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