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埭曲

南朝天子射雉时,银河耿耿星参差。
铜壶漏断梦初觉,宝马尘高人未知。
鱼跃莲东荡宫沼,蒙蒙御柳悬栖鸟。
红妆万户镜中春,碧树一声天下晓。
盘踞势穷三百年,朱方杀气成愁烟。
彗星拂地浪连海,战鼓渡江尘涨天。
绣龙画雉填宫井,野火风驱烧九鼎。
殿巢江燕砌生蒿,十二金人霜炯炯。
芊绵平绿台城基,暖色春容荒古陂。
宁知玉树后庭曲,留待野棠如雪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鸡鸣埭曲》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借齐武帝萧赜荒于畋猎,终至亡国的故事暗讽唐朝后期皇帝耽于犬马声色,不理朝政导致国势衰落的现实。《鸡鸣埭曲》不仅是温庭筠诗歌创作的代表之一,也是唐代新乐府辞中的佳作。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描绘,深刻揭示了一个朝代兴衰的教训。

了解《鸡鸣埭曲》的创作背景是理解其深层含义的关键。据《南史》记载,齐武帝萧赜因荒于畋猎,最终导致国家灭亡。这一历史事实被温庭筠巧妙地融入诗中,以“鸡鸣埭”为象征,通过描写齐武帝荒于畋猎的场景,间接地批评了唐朝后期皇帝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忽略了国事。这种借古讽今的手法,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敏感度,也体现了他对时代问题的深刻洞察。

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看,《鸡鸣埭曲》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温庭筠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齐武帝荒于畋猎比作“荒于禽”,暗示了皇帝的荒疏无度;将宫人早出发、至湖北埭、鸡始鸣的景象作为背景描绘,既增加了诗的历史文化厚度,也加深了诗的内涵。此外,诗中还大量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将宝马尘高与人间无知进行对比,增强了讽刺效果。

《鸡鸣埭曲》的艺术风格独特,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首诗通过对齐武帝荒于畋猎的描述,反映了唐朝后期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安定。温庭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人物性格,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陈述,更是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一种批判和反思。

从思想内容上看,《鸡鸣埭曲》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历史观和哲学观。温庭筠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他对权力欲望和享乐主义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的担忧。诗中所蕴含的历史教训和警示意义,使其不仅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教材。

温庭筠的《鸡鸣埭曲》不仅是一首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诗歌,更是一首能够引发人们深思的作品。它通过对齐武帝荒于畋猎的描绘,反映了唐朝后期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安定,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是唐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