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圣容

法雨震天雷,祁山一半颓。
鳞鳞碧玉色,寂寂现如来。
缧髻从烟合,圆光满月开。
从兹一顶谒,永劫去尘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圣容》是唐代诗人浑惟明的一首五言律诗。浑惟明,字子澄,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与杜甫、王建等人同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歌创作以清新脱俗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后世传颂的佳作。

在对《谒圣容》进行介绍时需要从诗歌的原文入手,了解诗歌的主题、意象及艺术特色。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对佛祖如来佛像的崇敬之情。首句“法雨震天雷”形象地描绘了佛法浩荡,震撼天地;次句“祁山一半颓”,则暗示了佛教的兴盛与古代道教的衰微之间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第三句“鳞鳞碧玉色,寂寂现如来”进一步描绘了佛像的神圣庄严,以及作者对此的敬畏之心。最后两句“从兹一顶谒,永劫去尘埃”,表达了作者通过参拜佛像来超脱世俗烦恼,追求心灵净化的愿望。

通过对《谒圣容》及其作者浑惟明的介绍,可以看出该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唐代诗歌艺术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宗教与哲学相结合的体现。对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佛教文化的人来说,了解和学习这首诗歌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