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怀

趋驰早晚休,一岁又残秋。
若只如今日,何难至白头。
沧波归处远,旅食尚边愁。
赖见前贤说,穷通不自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秋夜怀》,是唐朝诗人项斯的作品之一,表达了作者对中秋之夜和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和感慨。以下是这首诗的内容介绍:

  1. 作者简介:《中秋夜怀》的作者项斯,生活在唐代,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项斯的生平资料不多,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与当时许多文人一样,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诗歌原文:诗篇《中秋夜怀》的原文如下:“趋驰早晚休,一岁又残秋。若只如今日,何难至白头。沧波归处远,旅食尚边愁。赖见前贤说,穷通不自由。”这首诗简洁而深刻地描绘了作者在中秋之夜的孤独与思索,展现了他对人生、时光流逝及命运自由的深刻反思。
  3. 诗歌主题:诗歌的主题是对中秋夜晚的深情回忆以及对人生旅程的感慨。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的中秋之夜,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转的无奈,还抒发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4. 艺术特色:项斯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这首诗中,“趋驰早晚休,一岁又残秋”等句,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蕴含着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5. 文化价值:作为唐代的诗歌,《中秋夜怀》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精神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氛围。
  6. 现代意义:《中秋夜怀》中的许多主题和情感在今天仍然具有共鸣。中秋节作为一个团圆的象征,提醒人们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同时,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感慨也启示现代人面对生活的挑战和选择时,要有独立思考和自我实现的勇气。

《中秋夜怀》不仅仅是一首反映唐代社会风貌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首能够引发现代人情感共鸣和人生思考的经典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美学价值,同时也能从中汲取面对生活的智慧和勇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