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赵处士居

云居避世客,发白习儒经。
有地水空绿,无人山自青。
废梁悲逝水,卧木思荒庭。
向夕霏烟敛,徒看处士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经赵处士居》是唐代诗人杨衡的作品。在探讨这首诗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了解:

  1. 作者介绍:杨衡,唐代诗人,此诗体现了其对赵处士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2. 诗词原文:《经赵处士居》的原文如下:“云居避世客,发白习儒经。有地水空绿,无人山自青。废梁悲逝水,卧木思荒庭。向夕霏烟敛,徒看处士星。”通过这些文字,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归隐自然的意境。
  3. 作品赏析:此诗描绘了赵处士的生活环境及其内心的孤寂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的感慨。诗句中的“云居”与“发白”暗示了其隐居的生活方式,同时反映出岁月流逝带来的沧桑之感。
  4. 写作背景:据历史记载,战国时期的毛公曾因助魏公子大破秦军而受到重用,后来人们便泛指这类有才能而受到器重的布衣之士为“处士”。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古代贤能之士的敬仰之情,并寄托了诗人自身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5. 文化价值:作为唐代诗人杨衡的作品,《经赵处士居》不仅展示了唐代诗歌的美学特色,也体现了当时文人追求心灵自由与超脱世俗的精神寄托。它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6.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整首诗歌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这种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其更加耐人寻味。

《经赵处士居》不仅展现了杨衡深邃的艺术造诣,也是唐代文化精神的一个缩影。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深入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对社会现象的态度和看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