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霄不可涉,灵峰信穹崇。
下有琼树枝,上有翠发翁。
鸡鸣秋汉侧,日出红霞中。
璨璨真仙子,执旄为侍童。
焚香杳忘言,默念合太空。
世华徒熠耀,虚室自朦胧。
云飞琼瑶圃,龟息芝兰丛。
玉箓掩不开,天窗微微风。
兹焉悟佳旨,尘境亦幽通。
浩渺临广津,永用挹无穷。
登紫霄峰赠黄仙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紫霄峰赠黄仙师》是唐代诗人杨衡所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作者简介:杨衡(760—822),字中师,唐代著名诗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的诗作风格独特,善于捕捉自然景象与人的内心世界之间的微妙联系。在官场上,杨衡曾官至大理评事,尽管仕途顺利,但他并未沉溺于功名利禄之中,而是选择隐退山林,过着清贫而充实的生活。
作品原文:
紫霄不可涉,灵峰信穹崇。
下有琼树枝,上有翠发翁。
鸡鸣秋汉侧,日出红霞中。
璨璨真仙子,执旄为侍童。
焚香杳忘言,默念合太空。
世华徒熠耀,虚室自朦胧。
云飞琼瑶圃,龟息芝兰丛。
玉箓掩不开,天窗微微风。诗句赏析:
- “紫霄不可涉,灵峰信穹崇”:此句描绘了登山者面对高耸入云的山峰时的感受,表达了一种敬畏与向往之情。
- “下有琼树枝,上有翠发翁”:通过“琼树枝”和“翠发翁”的比喻,诗人形象地描绘了山间的景色,同时借“翠发翁”这一形象传达了对高洁人格的赞美。
- “鸡鸣秋汉侧,日出红霞中”:这句诗通过“鸡鸣”与“秋汉”以及“日出”与“红霞”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致远的画面,体现了作者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 “璨璨真仙子,执旄为侍童”:此句中的“真仙子”和“执旄为侍童”形象鲜明,通过对比展示了仙人与凡人的差异及其内在的精神境界。
- “焚香杳忘言,默念合太空”:这里的“焚香”和“默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静谧和对宇宙真理的思考。
- “世华徒熠耀,虚室自朦胧”:通过对“世华”与“虚室”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繁华世界的超脱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 “云飞琼瑶圃,龟息芝兰丛”:这里以天空的云彩和大地的植物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和谐共生的自然图景。
- “玉箓掩不开,天窗微微风”:最后两句则以天窗微风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自在。
作品背景:《登紫霄峰赠黄仙师》创作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此时杨衡已与符载、崔群、宋济隐居庐山。这一时期的杨衡,生活相对安逸,远离了尘世的纷扰和政治的压力,得以专心致志于诗歌创作和自我修养。
主题思想:
- 本诗不仅是一首写景之作,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到见解。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理念。
- 诗中的“世华徒熠耀,虚室自朦胧”等句子,体现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繁华背后的虚幻和浮躁的批判,倡导一种内心的清明和平静。
《登紫霄峰赠黄仙师》是唐代诗人杨衡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诗不仅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内涵赢得了后人的喜爱,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视唐代文人生活与思想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唐代文化和诗人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