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为县在南京,竹绕琴堂水绕城。
地古既资携酒兴,务闲偏长看山情。
松轩待月僧同坐,药圃寻花鹤伴行。
百里甚堪留惠爱,莫教空说鲁恭名。
寄当阳袁皓明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当阳袁皓明府》是唐代诗人杨夔创作的一首七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其祝福和嘱托。
《寄当阳袁皓明府》是杨夔以书信的形式写给当阳袁皓明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杨夔的个人情感和生活状态,也反映了他与袁皓明府之间深厚的友情。在解读杨夔的诗词时,可以注意到诗中的意象、情感及其所表达的意义。例如,诗中“高人为县在南京”描绘了杨夔所在的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而“竹绕琴堂水绕城”则通过自然美景勾勒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杨夔的生活情趣和艺术修养。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如“松轩待月僧同坐”和“药圃寻花鹤伴行”,这些描写不仅增添了作品的意境,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从文化角度来看,《寄当阳袁皓明府》不仅是杨夔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唐代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还能体会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寄当阳袁皓明府》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和文化的记录。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的文化特点和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