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江雨夜

五岭天无雁,三巴客问津。
纷纷轻汉暮,漠漠暗江春。
青草连湖岸,繁花忆楚人。
芳菲无限路,几夜月明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巴江雨夜》是唐代诗人杨凭创作的五言律诗。下面将更详细地了解《巴江雨夜》:

  1. 作者介绍
  • 杨凭(约公元788年至806年),字虚受,弘农人,与兄杨凝、杨凌皆工文辞,以诗歌闻名于世。在唐代文学界享有一定声誉的三杨之一(杨凭、杨凝、杨凌)。大历中,杨凭因其才华被推荐为进士,并曾历任节度府要职。然而,因与李夷简关系不佳,杨凭被揭发罪行,最终被贬至临贺尉。后虽转任杭州长史,终因太子詹事之职过世。
  1. 作品原文
    五岭天无雁,三巴客问津。纷纷轻汉暮,漠漠暗江春。青草连湖岸,繁花忆楚人。芳菲无限路,几夜月明新。

  2. 诗意解析

  • 五岭天无雁,三巴客问津。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画面,通过“天无雁”和“客问津”,传达出了旅途的孤寂与迷茫。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
  • 纷纷轻汉暮,漠漠暗江春。 这里的“轻汉暮”形象地表达了天色渐晚的景象,而“暗江春”则描绘了江边春天的朦胧美。诗人用这些自然景象作为背景,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 青草连湖岸,繁花忆楚人。 这里通过“青草连湖岸”和“繁花忆楚人”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色。诗人借助这些景象,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芳菲无限路,几夜月明新。 诗人通过描述“芳菲无限路”来表达人生的路途漫长且充满未知,而“几夜月明新”则透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期待。整首诗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
  1. 艺术特色
  • 五言律诗形式:《巴江雨夜》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古典诗歌形式具有严谨的结构,能够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天无雁”、“轻汉暮”、“繁花忆楚人”等,这些意象既富有画面感,又富含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
  • 情景交融: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种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使整首诗更加感人肺腑。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杨凭的《巴江雨夜》在当时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推崇,成为流传较广的文学作品。
  • 后世评价:后世文人对这首诗的评价颇高,认为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 传播情况:由于杨凭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首诗在后世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了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文献之一。

《巴江雨夜》不仅是一部反映诗人个人情感和思考的作品,更是唐代诗歌艺术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深入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