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明经及第东归

十问九通离义床,今时登第信非常。
亦从南院看新榜,旋束春关归故乡。
水到吴门方见海,树侵闽岭渐无霜。
知君已塞平生愿,日与交亲醉几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人明经及第东归》是唐代诗人黄滔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参加科举考试并取得成功的喜悦之情。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黄滔(约840年—约885年),字文初,号玄真子,汉族,泉州(今属福建)人,唐代后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黄滔的诗歌在后世受到广泛的赞誉和研究,被视为唐末五代文学的代表之一。
  1. 诗词原文
    十问九通离义床,今时登第信非常。
    亦从南院看新榜,旋束春关归故乡。
    水到吴门方见海,树侵闽岭渐无霜。
    知君已塞平生愿,日与交亲醉几场。

  2. 诗词解读

  • 十问九通离义床:这句表达了朋友对于科举成功的信心,意指其学识渊博,能够解决各种问题。“离义床”可能指的是一种象征性的比喻,暗示朋友在学业或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
  • 今时登第信非常:这里的“登第”即科举及第,意味着考中举人,获得功名。黄滔通过“信非常”加强了这种非凡成就的感觉。
  • 亦从南院看新榜:描述了朋友在科举成功后的场景,南院可能是指某个官方机构或者考试的地点,新榜则指新的录取名单。
  • 旋束春关归故乡:这里的“春关”可能是指通往家乡的路,朋友即将结束在外地的学习和生活,返回自己的故乡。
  • 水到吴门方见海:“吴门”泛指苏州一带,因为苏州是春秋时期的吴国故地,所以用来形容朋友即将到达的地方,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广阔的可能性。
  • 树侵闽岭渐无霜:“闽岭”指福建的山脉,这里用以形容时间的流逝和变化,同时也暗示着朋友在外的历练和成长。
  • 知君已塞平生愿:这句话是对朋友的一种鼓励和祝福,表示理解并支持他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愿望。
  • 日与交亲醉几场:描绘了朋友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庆祝的情景,表达了深厚的人际关系和欢乐的氛围。

《送人明经及第东归》不仅展现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和变迁。这首诗通过对科举考试及其影响的描写,展示了黄滔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其个人成长的认可。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唐代文学和历史背景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