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同年李侍郎龟正

石门南面泪浪浪,自此东西失帝乡。
昆璞要疑方卓绝,大鹏须息始开张。
已归天上趋双阙,忽喜人间捧八行。
莫道秋霜不滋物,菊花还借后时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同年李侍郎龟正》是唐代文学家黄滔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黄滔,字文江,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人,晚唐五代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闽中文章初祖”。

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环境对于理解其艺术价值至关重要。黄滔生活的晚唐五代时期,政治动荡、社会变迁剧烈,这为黄滔的作品注入了深沉的历史感与个人情感。《寄同年李侍郎龟正》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它不仅是黄滔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当时社会状况的艺术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诗的首句“石门南面泪浪浪”,便以沉郁的情感开篇,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这种强烈的情感表达,体现了作者对故乡、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哀思。接下来的句子“自此东西失帝乡”,则是对故乡失去的直接描绘,表达了对故乡山水的眷恋以及难以割舍的情感。

接着看第二句“崑璞要疑方卓绝,大鹏须息始开张”,运用生动的比喻,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具象化,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纠结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期待。最后两句“已归天上趋双阙,忽喜人间捧八行”,则通过对比天空与人间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渴望以及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寄同年李侍郎龟正》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词作品,它更是黄滔对于个人命运、社会变迁以及人生哲理的一种反思与表达。在阅读这首作品时,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关于人生、情感与梦想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