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竹吟

积尘为太山,掬水成东海。
富贵有时乖,希夷无日改。
绛节出崆峒,霓衣发光彩。
古者有七贤,六个今何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向竹吟》是唐朝诗人黄山隐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世事变迁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风格等相关内容:

  1. 作者简介
  • 黄山隐,唐代诗人,其作品以意境深远、哲理性强而著称。
  • 他的诗作往往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1. 原文与译文
  • 《向竹吟》原文如下:“积尘为太山,掬水成东海。富贵有时乖,希夷无日改。绛节出崆峒,霓衣发光彩。古者有七贤,六个今何在。”
  • 译文:尘土堆积起来就像一座高山,捧水就能形成一片汪洋大海。富贵有时候会失去平衡,而道家的虚无主义却始终不变。古代圣贤们曾七位贤人,如今又有几个能见得到他们的踪影呢?
  1. 风格特点
  • 意境高远:《向竹吟》以山水比喻,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隐喻人生和社会现象,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 哲理性强:诗中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融入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如“富贵有时乖”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希夷无日改”则表达了对永恒真理的追求。
  1. 写作背景:关于《向竹吟》的具体创作背景,目前没有详细的文献资料记载。但可以推测,作为一位富有哲思的诗人,黄山隐很可能在游历名山大川的过程中,受到山川之美的启发,进而产生了创作灵感。这样的创作过程往往充满了即兴和灵感的碰撞,使得《向竹吟》成为一首既有形式美感又有深度内容的作品。

《向竹吟》不仅是黄山隐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研究唐代诗歌和哲学思想的宝贵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唐代诗人的艺术魅力,还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这对于提高文学素养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